徐枕亚先生之《玉梨魂》,洵称”鸳鸯蝴蝶派“之佳作也。从发生事件上看,正值清末新小说至五四文学之间。形式上看,抛却了流行文白写法,几乎用书面文言写成。有些许心得,记述如下。
本作共三十章。记述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失意书生何梦霞到一小城蓉湖作学校教师,寄居远房亲戚崔氏家中。因缘际会与崔氏家中孀妇白梨娘相恋。两人苦恋不成,梨娘为求解脱,将自己的小姑崔筠倩介绍与梦霞成婚。然而筠倩作为一新女性,因为受到包办婚姻的伤害而郁郁不乐。小说自第二十五章起情节急转直下,先是梨娘饮恨病死,筠倩后来亦在悔恨中病亡。两人相隔不过半年。梦霞后游历日本,回国参加武昌起义殉国而亡。
- 小说中梨娘大约有三个名字代号,梨娘在信中自称为“梨影”,在梦霞与筠倩口中,有时称为“梨姐”。
- 小说的体例颇奇,一般小说之情节以人物之间互动为主。而本作则一分为三:情节,书信,诗词。因为后两者占据很大篇幅,所以本作中可见大量的文言骈体。本作虽为文言,但读起来并不十分吃力,读者稍加训练即可全文通读下去。
- 与之前所读的章回小说不同,每章题目仅有两字。我读清末民初小说并不多,顺序读来,由传统的对仗联句回目变到新的题目形式,可见风气一变。
- 梦霞是一个在时代转变中典型的知识分子。因为是次子的关系,家庭教育对其比较宽松。虽然对功名没有特别向往,但也在科场受到打击。随着时代演进,放弃八股,研究新学。虽然读书成绩极好,却无法大展身手,最后落得在小县城中寻得一个教师的职位。
- 本作第一章开篇即为《葬花》,作者也直陈其事与林潇湘葬花相对。黛玉所葬者桃花也,梦霞所葬者,梨花也。作者开篇即用梨花与辛夷花暗喻第一和第二女主角,且相继凋零,早已暗伏两人悲惨之结局。两人结缘,也因葬花而起,梦霞伤花而做花冢,梨娘伤花相对而泣。不如此梦霞不得见梨娘之影也。
- 本书实在将悲情之气自首至尾贯穿,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简直无事不哭。其感情之饱满,我之在《品花宝鉴》中读过。
- 书中诗词极多,梦霞几乎每信必诗。然而从其内容而言,又是把信中的所表达的心情又表达了一次。如此堆叠,读至后来,甚为厌烦,以至于赶快跳过。其中部分,几乎颇有章回小说中“正是”所接的通俗打油诗一流。愚见作者诗才并不算高,然而如此炫技,篇幅所占之多,实在可以排在头名。
- 第四章梨娘趁梦霞出门进房拿走梦霞诗稿,回来时梦霞向下人询问,虽然已经嘱托不许声张,但“秋儿颇慧黠,闻僮言亦佯诺之,旋即尽诉之于梨娘”。可见走漏风声,实在是挡不住的。
- 梦霞与梨娘,平生只见过两面。其余恋爱经过,均以书信往还。而书信寄送之人,便是梨娘的儿子鹏郎。梦霞之于鹏郎,则是其家庭教师。
- 主人公梦霞的好友是学校的校长秦石痴,两人是一派新式文人模样。使我注意到这点的是其不嫖妓不赌博。
- 第六章中梦霞力主石痴东渡求学,以救时局。这又是本作一大特色,虽然整篇言情,然而却常常露出主人公及好友忧国忧民的气质。及至文末,梦霞也是因为参加武昌起义,革命就义而死。
- 作者有时会以第三视角向读者解释情节,比如第十二章中推出第二女主角崔筠倩,便直接从书中跳出“记者暂搁笔,先有一言报告于阅者诸君”。这种类似于“编者按”的写法,前代小说固然亦有,但如作者这样从容跳入跳出则不多见。
- 同样于第十二章,作者描写梨娘和筠倩的关系时,讲到两人都不喜欢与邻居女眷交往,以至于说出相当贬低的话来:”尝笑相谓曰:‘此皆俗物也,胸无点墨,貌丰而肥,涂脂抹粉,丑态毕露,见之令人作十日恶,那有闲心情与若辈周旋哉!’“小说中特别对梨娘和筠倩的才华和美貌有所描写,但是在写道此处时,两人简直是用贾宝玉对年长妇人的态度来批评,或为过甚?
- 第十四章中有一句”语云:‘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此一句即领我大悟,此处”定“,不作为必然解,而做安稳解。
- 第十七章记述了梦霞与梨娘的情事被同事李君撞破,设计以假信破坏二人关系。此事居然做成二人第一次夜半见面对泣。而后来梦霞以德报怨,居然也感动了李君。小说主角之间见面,或不需要如此僵硬,从全篇来看,颇有败笔之感。虽然如此,描写梦霞明白被骗之后慌乱之心情,却也颇为真实,也可谓佳笔。
- 第二十二章,在梨娘将梦霞与筠倩婚事确定后,筠倩颇有一番新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言论。从内容上看,与其是反对婚事。不如说因为自己倡议婚姻自由却自身无法实行,为自己言行不一而伤心。
- 读此书又得一字“嬲“,音”袅”。作纠缠或戏弄解。此字于吾乡口音中颇多使用,一直不知是何字,今幸知之。
- 作为一场悲剧,梦霞最后因参加武昌首义殉国而死。其文收拾亦颇奇怪。倘若梦霞此役不死,便将苟活世上乎?倘若苟活世上,又何以报二卿之情也?
- 本作整篇除去梦霞梨娘的言情内容外,或多或少提到了革命,女界,学界,都算是惊鸿一瞥而已。读来虽有些割裂处,却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