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这样的东西,差不多都要写一本书。我没那么大本事,自己的事情还做不完,怎么去写书呢?
最近几天我上QQ的时间少了。原先是因为自己没那么多事跟人交流,现在是怕看见人没法交流。
再者,回忆录这样的东西差不多都是有命的写没命的。杨公虽然过几日要西去,却只是去求学而不是去往生。
那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东西呢?甚至我都没打算让杨公自己来看看我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只是如今世事变化太多,从这个城市长起来的孩子们大都分到各地。可以说所以兴怀吧。
我送给过杨公一本书,是我自己印的一本《百年孤独》。本来随着书,还有一封书信要给他,后来觉得自己也不是长者,也不是名家,有什么可嘱托的呢?况且杨公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既然成年,我们的叮嘱,也算是多余罢了。
我和杨公到如今应该算是已经认识十年了,最初的时候,我对杨公还有过很多的敬佩。那时候学校里才有了微机课,按照年代推断,大约是刚刚开始windows2000的那个时代吧。班上同学的家里,也没几个有电脑这样的东西。对于游戏,那就更少了,我是个不太愿意主动认识人的人,只是有一时没一时的过程中听到不少杨公和同学们的一些谈话罢了。
后来家里买了电脑,那时和杨公的关系也由同班似乎已经成了同桌了。也是那时起,才感情日密起来。不过对于计算机这个东西,我仍旧怀着一股子敬佩来看。
那时的在我的眼中,杨公算是个学习好,家教自由,生性风流的人物。眨眼间小学毕业,分入了不同的中学,而沟通似乎都没有断过。那几年,大家都读了很多书,长了几岁,也多了一些见识。我记得那时我已经开始有所谓“宅”的迹象了。若是出门,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地方去,便总是一通电话过去,跑到杨公家躲清闲。而意识和主张的分别似乎也大约在那个时候形成了。
之后的几年里,我和杨公一起晚上闲逛很多次,我的眼中,每一次几乎都有激烈的争辩。在主张和主张之间碰撞而产生对于事物新的理解是我喜欢的方式。于是便不禁在仅有的所谓圈子里寻找这样的人物,但可惜并没有找到。
以上就是我和杨公认识的不长不短的十年。说些所谓煽情的文字太令人动容,还不如就此打住,就这样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