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2011高考作文自作 - 小序


看了看博客旁的日历,又是很长时间都没有更新了。建立了博客,倒不是有什么责任感,而是自己许给自己的东西没有完成,这样却觉得不好了。

2011年6月8号。高考结束,大约也是那天来着,我躺在床上突然觉得写写高考的作文时间很有趣的事情。高考很多科目,数学,英语,理综,文综,都是没什么学术味道的。语文也没有,但是却给了一个平台,作文,而且是800字,对于中文这种逻辑语言来说,800字是很可以写出一些东西来的。至于试卷的其他地方,倒是没有什么意思了。不是说英语也有作文么?怎么不写英语作文。英语作文120字,有多短小就不说了,况且文题幼稚,就连思想深度都算不上,于是就不是些可以写的题目了。

高考的题目出的是极有意思的,放眼望去,都是真善美。即便是讨论时事的,也是埋了这么一条线在里边。这就是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吧。其实高三的学生,在一小时之内,发挥急智,写下这八百言,已经是不易,如果在要求质量,就是难上加难,太为难学生了。况且,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大多已经不可成为“文”,只能是“字”。凑字数,憋话语。这是一年前我还是高三学生的时候常听到的话。于是我有一个合理的估计,就是这帮学生其实只是在歌颂,为歌颂而歌颂。只要不是不和谐的,只要是还算有些结构章法的,分数,不会低到哪里去。

我今日要做的就不是一件这样的事,我在决定要写这么一个小专题,小集子的时候,顺便也给自己立下几条规矩:

  1. 要思考好再下笔。
  2. 篇幅不闲。
  3. 章法不限。
  4. 逻辑严谨。
  5. 理性思考。

这五条是一定要做到的,做不到,就成了无病呻吟。尤其是后两条,是考场上所不大能发挥的出来的。我想使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到底的剖析一下这个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在这个体制内玩点体制外的事。朋友杨君跟我说,高考题出出来了,就是考生和出题人心照不宣,这里边是有游戏规则的。这让我猛的想起来最近独立候选人的事情,他们不也是正在体制内想干着体制外的活计么?人家玩的是政治,我不济事,只好玩一玩文字,调笑一下好似严肃的高考题。

我还记得一年前,班级里有几个写作好手。所谓的写作好手,我自己有一种怀疑,就是他们本不愿写作文的,于是发明了一套偷懒的方法,即掌握了怎么才能写好体制内作文的方法,女孩子天生的秉性,于是就造就出来了几篇字。鄙人高中三年都很遗憾的在体制外混。高一写些不痛不痒的文章,高二混了一学期的文言文式的作文,高三试着杂文的路子走了走。不过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我才知道怎么鉴赏文章,文章是干什么的,于是自高二起,我便不把作文叫作文了,叫东西。有的人听得出来,会酸溜溜的重复一句“东西”。我那时意气还在,于是说“对,就是东西”。那时还流行背素材,老师最后甚至还给了一本素材书,我是十分反感的,教育没有这样搞的,断章取义,成什么体统。这件事,我还跟老师稍稍的叫过一回板,但是我了解到这是年级组做的这件事的时候,还是小年轻的胆小,便就“非暴力不合作”了。于是我从来不看那本书,即使是早读,我也不会看一眼。后来那本白皮的书似乎送给一个弄丢了的同学,我连名字也没有写,全新。还是固执的看着我的故纸堆,我坚信,断章摘句时间很无理的事情,这种动作彻底的把感情的酝酿拿掉了。有人说古代也有素材书啊,《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不都是么?可人家是把素材成文的编出来,而不是直接从别的文章中寻出来。时至今日,我对于我那段历史仍然不悔。

我在高中似乎一直把自己有意无意的塑造成一个文化人。一个埋头在故纸堆里,看着别人看不懂的书,别人在写作业,我却趴在诸如《山海经》,《史记》这样的书身上。在高中,重视语文在我看来时间很不入流的事情。第一,会给人留下矫情的印象。第二,做理科生的,这不是你的主业,你的主业是计算。第三,作为你本民族的语言,本来就不会考的很低,干嘛非要做这件事情呢?而我和语文老师之间的交流,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得多。我们之间的讨论,有一些,但是我有些想不起来了。我记得同学那时候也觉得我和老师的关系很近,有时我甚至会越俎代庖,顶着电教员的名,干着课代表的事,不过课代表的事一般都是干活,所以我现在想来是觉得老师在这上边做的不道义。不过鉴于他借过我很多好书,干的活就当是借书钱吧。

借过的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袁行霈先生所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老师找不到了,不过是论述商周文学,诗经一类的,我也就不在意了。读那几卷书,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是唐宋八大家的“文以载道”。这是韩文正公说的话,我从那时是第一次知道了他们的观念,为什么他们的文章是那样组织,他们的方法是那样施行。这是我以前在课堂上所找不到的资料。于是在读了这一部分之后,我找来了一些八大家的文章来揣摩,高二的后半学期,大部分都在做这件事情:学习写八大家那样的古文。除去那三卷《中国文学史》,还有一本鲍鹏山先生写的《彀中英雄》,我也是从老师手中求了几次才求到的。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史学分析观点中的一部分,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基础。

在为数不多的争辩中,我有一次闹到了年级组长来看我的试卷,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那时我在八大家的体中,却忘了语言质的提高,于是却成了虚架子,文白兼用了。这样一来,文章俗气了许多,空空的用了体例,却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现在想起来,却有些不靠谱。到了高三,这样的激辩主要就发生在我和老师之间了,我入的更甚,开始搞文学理论,做文学理论源自看了个开头的《文心雕龙》和一些刚刚接触到的美学的思想,于是一场什么是好作文的争论,在我和老师之间展开。老师未必能感受到所谓的争论,但是我是当争论来看的。因为我觉得由教学而引出的不正规的用法和不正确的结论在一步一步的偏离做文章,倒是像老师带头做字。于是我先后在几次中阐述了这个问题,讨论常常拉得很长,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时对面的老师还在,老师都听不下去了。而我这个臭脾气是文武昆乱不挡,来则击之,虽然没什么攻击力,那时最擅长的“非暴力不合作”就起了作用。

我距离高中太近了,才一年刚毕业,但看待事物的想法却有了相当大的不同,原来那种稚气未脱的文人的概念在我脑中已经一晃不见了。而随着我理论体系的一步一步的完善,看待高中时代的看法也有了明显的差别,这应该是我这次想写这个专题的根本动力来源。我的高中时代很忙,并不是我一个人忙,大家都很忙,而且我们高高的墙也趁势而上,于是我的文思在那个时候是枯竭的,除了描摹和研究就我新得到的理论之外,写不出一笔有感悟的东西。而所谓青春文笔又是我所鄙视的,于是便无病呻吟了,究竟看来,我的很多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站不住脚的原因很简单,我想当然了。我没有用一个科学的思考方法来思考我拿到的考题,只是单纯的无病呻吟而已。而且想想过去同学们,包括优秀的同学们做出来的论文,都好似一个垫了胸垫的女人,看着大,其实空洞无比。

再写高考作文,也是这个意思,我要用我的理性来对题目掏心挖肺,层层解构。倒是要看看这光辉灿烂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能说的秘密。道德真的是道德么?大众的利益真的很高尚么?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话,这句名谚放在鼓吹的道德身上显露无疑。但是什么才是道德,什么才是高尚,却不是老百姓说了算的。于是这就造就了很多的误解,至少我看来大有文章可做的,都被一句主流价值观所淹没了。这年头,还是做点非典型的东西比较有搞头,其他的都被掩盖起来,封面上贴上一个一句话解释。而这次做的事情,就是把头伸进覆盖着这些复杂概念的黑塑料布袋里,打开手电,看他个一干二净。

于2011年6月11日早3点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