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数析 读书良感 Part 1


一个多月以来,这日子是怎么过的呢?想起来好像很缤纷,其实算起来很单调:读书+戏剧+康熙来了+火影忍者。这四个轮轴转,却也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这本事,惭愧的紧,却也没长多少。这篇日志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就从这四个部分谈开。题目是“戏剧数析 读书良感”。于是大的篇幅是讲前两个部分了,为了没有狗尾续貂之嫌,于是还是把后边的两个部分先拿出来谈谈吧。

康熙来了自从李敖先生来了之后,几乎是波澜不惊,什么变化都没有,该吃吃,该喝喝,该唱歌唱歌,该开玩笑开玩笑。许是李敖先生觉得孺子不可教,也就又没有听见怎么闹腾了。我对明星的八卦绯闻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小S和蔡康永肆无忌惮的调笑和明星尴尬的神情。这就是看众生相的有趣之处吧。蔡康永曾经表达过台湾的演艺圈的演员都抱着娱乐自己娱乐大家的精神。这也是我爱看康熙来了的原因之一,所谓的明星们,在节目上快乐的被耍弄,快乐的做游戏,快乐的吐露八卦。于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若做不成有深度的节目,那就两手准备吧,看没深度的电视,看有深度的书。

每周的周四和周五是我很高兴的两天,周四是火影的漫画,周五是火影的动画。做个读书人其实很不容易,长时间看没有插图的书。好不容易有个插图,还是一些图表,好容易作者玩个幽默,有的幽默玩的过于黑色,或者过于文化味道,也从眼前溜过去了。于是还是漫画和动画做的实在。有人觉得火影是民工漫,比不上那些简短或者发行了几卷却故事凄伤优美的漫画。而且这声音似乎自从民科这个词不断的叫响之后也不断的响亮起来。这似乎是没什么可批判的,因为再怎样,属于一个类属,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就觉得这样的唾沫本是一种完全可以避免的无用功。喜欢民工漫的更喜欢民工漫,不喜欢民工漫的越发不喜欢民工漫了。这倒有一个好处,稳定阵营了。大约在两个星期以前,我开始陆陆续续的又看了些早期的火影动画,也许是心心相映,于是觉得火影中把人们所憋在心里的一些话和压力都放在台面上来了,由作者做一些解释和阐述,看火影却不成了一种纯粹的消遣,倒像是等待答案的学生。

至此可以话风一转,到今日的主题了。

###戏剧数析

对于戏剧,我是一直持一种偏爱的态度,算不上痴狂。虽然无论是在洗澡的时候还是走路的时候,甚至于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吟唱一段,但是否痴狂分别在这个东西在生命中是否可以替代,无疑的,若是没了戏剧,我还可以去看西洋戏码么。莎士比亚的东西也未见得比京戏差。

起初听戏听的主要不是戏文,而是腔调,我是喜欢那种行云流水的腔调的,虽然叫不上来人家的名字,但是那种婉转韵律却是可以道出一二的。久而久之,也知道了一些名字,如京剧中的西皮流水,二黄等等。后来进入一层之后,开始听戏文,不过却不咂摸,因为配上行云流水的腔调,觉得是十分顺当的。再进一层,我就开始咂摸戏文了。说起来,咂摸东西这种习惯,我在前一二年的时候还没有十分的习惯,因为觉得十分繁琐,而我又是个怕麻烦的人。近年来养成了这样一个新习惯,偶然间听《四郎探母》的时候,觉得颇有些有趣,于是再之后听戏的时候,便处处留意戏文是怎么回事。下边的这几则,也是由此而发。

四郎探母·坐宫

这一折想必大家都知道,再著名不过了,不过唱起来却有很多的版本。这一折的前半段,应该说是三分之二的情节,都是铁镜公主当调笑,而杨四郎心急如焚。铁镜公主是个豪放的女子,说话也颇为居家,但是演这一出的时候,却有的时候有些不一贯而通。比如:

铁镜公主:驸马,咱家来了。
杨四郎:公主请坐。

之后的这一句却有了毛病有的铁镜公主对道:“有座”。这没什么毛病,本是皇宫内该有的规矩,但是搁在铁镜公主这样一个女人身上却显得有些拘束了,我喜欢的是在电影《秋雨》中说的那句:“坐着坐着。”这四个字好似潜台词说,咱们俩多少年的夫妻了,还在乎这个。这样处理也比较妥帖,因为后边铁镜公主说驸马有心事却被驳回时说道:“你瞧你的眼泪还没擦干哪!”可见铁镜公主并不是个拘束小礼的人物。

到了杨四郎要铁镜公主盟誓的时候,又有些有趣的事情。这时的铁镜公主,满不知杨四郎想探母心急如焚,却和杨四郎调笑了起来,在这一段中,各家的表现又是不一样。对白最有趣的,当属如今的名角于魁智和李胜素二位先生的版本:

铁镜公主:怎么着,说了半天你是要我起誓呀。
杨四郎:正是
铁镜公主:巧了,我呀就是不会起誓。
杨四郎:啊!怎么,番邦女子连誓都不会盟。
铁镜公主:哪像你们哪,净拿着起誓当白玩儿了。
杨四郎:待本宫教导与你。
铁镜公主:对了,你教给我吧。
杨四郎:跪在尘埃,口称皇天在上,番邦女子在下,驸马爷对我说了真情实话,我若走漏消息半点,日后是怎长怎短。
铁镜公主:就这个呀,我会了,你听着啊。皇天在上,番邦女子在下,驸马爷对我说了真情实话,我若是走漏了消息半点,到后来,是天把我怎么长,这地又把我怎么短。哎,驸马爷,到底儿是怎么长怎么短哪?
杨四郎:要你终身对天一表。
铁镜公主:你得了吧,你当我真不会起誓哪,阿哥您了抱着,待咱家起誓啊。

这一段,若是看杨四郎的台词,会发现是何其的正经,何其的庄严。而铁镜公主倒是真跟着当白玩儿似的,还趁机调笑了杨四郎一段。我是极喜欢这一段的,这又是我看众生相的心理在作怪,我特别喜欢看某人被耍弄的情势,甚至于我自己在生活中被耍弄了,回想起来,仍然觉得自己是有趣的紧。其实杨四郎自从说出了要铁镜公主起誓时,结果早已注定。而这结果,早是他们十五年的恩爱夫妻所决定的。杨四郎虽然怕铁镜公主会不接受他是敌国杨家的人。但是十五年的夫妻,尚有一子,且铁镜公主并不拘小节,佩服的是真英雄,闹是会闹得,真相也只有一个,于是总会说的。而铁镜公主为了杨四郎而盗令箭如今看来,则并非是必然的结果,下文还有分解。

接下来,杨四郎便开始叙说自己的家世:

铁镜公主:驸马,咱家誓也盟了。有什么话,您了就快点说吧。
杨四郎:你道本宫真的姓木名易么?
铁镜公主:呦,这不成了笑话了么。这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您是木易驸马呀。
杨四郎:非也。
铁镜公主:非也。。哈哈好啊,自从你来到我国一十五载,怎么着,连个真名实姓都没有。巧了,今儿个你说了实话便罢,如果不然,奏知母后,我说哥哥儿呀,要你的脑袋!
铁镜公主:你。。 你。。 可害苦了我呀。
杨四郎: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
杨四郎:本宫与你讲话,怎么在阿哥身上打搅啊。
铁镜公主:你说你的,还拦得住我儿子他撒尿吗。
杨四郎:唉,公主。。。
铁镜公主:说好的吧。
杨四郎:贤公主细听我表一表家园,我的父老令公官高爵显,我的母佘太君所生我弟兄七男。都只为宋王爷五台山还愿。我弟兄八员将赴会在沙滩,我大哥替宋王席前蒙难,我二哥短剑下命丧黄泉,我三哥被马踏尸骨不见,有本宫和八弟失落北番。我本是杨。。
铁镜公主:噤声。
铁镜公主:驸马,别着急,慢慢说吧啊。
杨四郎:啊。。。贤公主我的妻。我本是杨四郎把名姓改换,将杨字改木易匹配良缘。

从杨四郎说了“非也”两个字后,我觉得大胜之前的版本的对白就出来了。铁镜公主在质问杨四郎真实身份之后,仍然不能接受事实,女人的一面暴露无疑,那一句“你。。你。。可害苦了我呀”,道尽了铁镜公主在得知其真实身份另有其他之后的震惊。但铁镜公主毕竟还是收拾情绪,这时铁镜公主对杨四郎仍有相当不满,于是借着儿子撒尿之几,反说了杨四郎一句。到了此时,无论是哪个正常人,都会表现的如同杨四郎一样的,满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妻子的愧疚,不得不叹了一口气,借着声泪俱下的唱了这么一段西皮流水。在这段西皮之前,铁镜公主说了一句“说好的吧”。仍是和前面的一脉相承,铁镜公主不愧是大家闺秀,事已至此,她也足以收拾情绪,听杨四郎的解释。在杨四郎诉说完身世之后,铁镜公主的反应,我认为这个版本的回应是最恰当的。而不是其他版本中的“驸马,杨什么啊”。十五年前的沙滩会,杨家将兵败。再往前,金刀令公的声名,不说在现实中怎样,在戏曲中,杨业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名声确实在辽国无人不知的,当杨四郎报出这两个名号的时候,以铁镜公主的聪明,是不难猜出他的丈夫就是杨家将的一员。于是她下意识的说出了“噤声”二字。而当杨四郎说出自己是“将杨字改木易匹配良缘”之后,她也并不显得非常震惊。这才有了后边铁镜公主二次礼见驸马,引出了杨四郎“我与你好夫妻恩德不浅”的说法。如果仔细看杨四郎的这一段唱段,会觉得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宋王到五台山还愿,杨家将则会遇上沙滩之战呢?原本的唱词中在“宋王爷五台山还愿”之后有“潘仁美诓圣驾来到北番,你的父设下了双龙会宴”。原来杨家将这场遭遇战原本是护驾而遭得。虽然杨家将在那一战之后,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杀死了辽国的国主。之后才是萧太后主政。

铁镜公主: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到今日他才吐真言。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他思家乡想骨肉就不得团圆。我这里走向前再把礼见。驸马,尊一声驸马爷细听咱言,早晚间休怪我言语怠慢,不知者不怪罪你的海量放宽。
杨四郎:公主啊,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义太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忘不了贤公主恩重如山。
铁镜公主:讲什么夫妻情恩德不浅,咱与你隔南北千里姻缘。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有什么心腹事你只管明言。
杨四郎: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有一桩心腹事不敢明言。萧天佐摆天门两国交战,老娘亲压粮草来到北番。贤公主若得我母子相见,到来生变犬马结草衔环。
铁镜公主:你那里休得要巧言舌辩,你要拜高堂母是咱不阻拦。
杨四郎:公主虽然不阻拦,无有令箭怎得过关。
铁镜公主:有心赠你金鈚剑,怕你一去就不回还。
杨四郎:公主赐我的金鈚剑,见母一面即刻还。
铁镜公主:宋营离此路途远,一夜之间你怎能够还。
杨四郎:宋营间隔路途远,快马加鞭一夜还。
铁镜公主:适才叫咱盟誓愿,你也对天就表一番。

这一段西皮流水的快板,于魁智先生也说,本来是唱的越快越受观众欢迎,但是李胜素先生还是觉得从剧情出发,快,但是要适当。不能一味的快。起头的时候,铁镜公主说了她吓了一身冷汗的原因,并非因为是杨家将,而是他“十五载才吐真言”。接下来,杨四郎就开始话赶话的让铁镜公主帮忙。第一句就奠定了铁镜公主注定要揽这件事情,杨四郎说若是我有朝一日这件事情解决了,肯定首先得谢谢你。接着铁镜公主只好问杨四郎到底是什么事情。杨四郎终于交了底,原来是要探母。铁镜公主闻听此言当然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于是便顺应下去,说你要去见母亲我并不阻拦。杨四郎又说必须要令箭才能过关,铁镜公主不亏是聪明,两句之内便跟杨四郎谈下了条件:第一,你得回来;第二,你得一夜之间回来。杨四郎得闻此言,如聆圣音。便满口答应了,于是终于引出了铁镜公主的盗令。

武家坡·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武家坡这一选段,是红鬃烈马三个大折子中的最后一折中的一个选段。说的是薛平贵当上了西凉国王,想起了结发夫妻王宝钏,于是星夜赶回武家坡。见到王宝钏后,心生一计,想要了解一下王宝钏是怎样的度日,是否忠贞,于是开玩笑的调戏王宝钏的片段。这可能是所有男人的毛病,而当上了君王之后却更深,就是看自己的女人对自己是否忠贞。其实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是不是忠贞早已经不重要,只是这君王犯了疑心病,是谁也管不了的。这一段的调戏和《桑园会》中秋胡戏妻颇为相似,下面我还会分析《桑园会》,这里先看一下这一段:

薛平贵:那苏龙魏虎为媒证,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
王宝钏:提起了别人我不晓,那苏龙魏虎是内亲。你我同吧相府进,三人对面就说分明。
薛平贵:那三人与我有仇恨,咬定了牙关他就不认承。
王宝钏:我父在朝为官宦,府下的金银堆如山,本利算来有多少,命人送到那西凉川。
薛平贵:西凉川四十单八站,为军的要人我是不要钱。
王宝钏:我进相府对夫言,命几个家人把你传,将你送到那官衙门,打板子,上夹棍,管教你思前容易你是退后难。
薛平贵:大嫂不必巧言辩,为军哪怕到官前。衙里衙外我打点,管教大嫂断与咱。
王宝钏:军爷说话礼不端,欺人犹如欺了天,武家坡前问一问,贞洁烈女我王宝钏。
薛平贵:好一个贞洁王宝钏,百般调戏也枉然,腰中取出了银一锭,将银放在地平川,这锭银子三两三,送与大嫂作养奁,买绫罗,做衣衫,打首饰,置妆奁,我与你少年的夫妻就过几年。
王宝钏:这锭银子奴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白布,做白衫,买白纸,糊白幡,落一个孝子的名儿,就在天下传。
薛平贵:是烈女不该出绣房,因何来在大道旁,为军起下不良意。来来来上马,一马双跨到西凉。

这一段如同四郎探母的最后一段一样,是一段快板的西皮流水。确实丈夫调戏妻子的戏码。如今看来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但是那时却可能真的是要如此。最后还导致了薛平贵追到了寒窑认真和妻子认错。这段对话发生在深夜,一男一女,在大道之旁说话。王宝钏自然是悲愤交加,因为刚刚听说了自己的丈夫把自己卖给了他面前的这个人,而问出了“谁是那三媒六证的人”。但是薛平贵这个谎话编的并不圆,而且就外人看来已经是处处漏洞。比如那第一句三媒六证之人就是当日给薛平贵和王宝钏所媒证之人。题外话说一句,苏龙魏虎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就连那王丞相,也只是一个奸臣,不过却生下了王宝钏这样一个奇女子。当一听见苏龙魏虎这两个名字的时候,王宝钏便说要去对峙。接下来的这一句,薛平贵说的毫无理论,只是凭着气势在耍无赖而已。王宝钏却是急了,把他那恩断义绝的父亲搬出来救驾。岂知薛平贵的无赖功底过深,并没有让她占到便宜。接下来就是一个越羞越恼的妇人和一个标准无赖之间的对话,不乏妙趣横生,但那是版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梅派的样貌,大约就如同上例。程派则别有一番演绎,比如在“打板子,上夹棍”后还有“丢南牢,做监禁”,在“买白纸,糊白幡”,之后还有“买首饰,置妆奁”。而在王宝钏的上一句中,则改动更大,这里我有些许记不得了,也就不再写了。比起程派的来说,梅派倒是更适合演绎王宝钏,毕竟王宝钏是相府的千金,之后又做了一国的皇娘,只有雍容华贵的梅派演绎起来更加自如,而演绎诸如爱情戏码闺秀的程派,倒是能演绎出王宝钏的苦,较之雍容来说,还欠缺一份。但程派的唱词却教梅派更加恼羞成怒。也许梅派在唱词的工整上却是做的比程派好,但是在这一段中,能尽可能的表现出王宝钏想办法脱身才是重中之重。从我个人的感觉上看,若是梅派借鉴程派在这里的唱词,可能会更好。我曾经找到过李胜素先生早年时候唱武家坡的唱段,其词和程派的相差无几。但是后来却去掉了,而之后的梅派,却都去掉了,可能是胜素先生的提倡和修改,词倒是圆润了很多,但是这惊慌失措的本身,却也削弱了一些。

桑园会·桑园戏妻

《桑园会》,又名《秋胡戏妻》,是春秋时候的故事。这出戏的源头是从《列女传》出来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大概的梗概是鲁国人秋胡到楚国去求官,二十年后,秋胡在楚国官居光禄大夫,转程回家探望母亲和妻子。来至桑园,见一位美貌的女子采桑,好像妻子的摸样,于是上前搭话,借以确定身份。而确定了身份之后,秋胡想来二十余年未见,不知妻子对其是否忠贞,于是桑园之内调戏罗敷女,赠马蹄金。由是引出了一段闹剧。

这里有两段西皮流水,都是秋胡的片段。我所听的版本是马连良先生和李世济先生的,由张学津先生和李桂娟先生配的像。其实这一段中,秋胡所演出的虽然足够出色,但扮演罗敷女的刘桂娟先生才算是真的经验。丝毫不会负了罗敷女的名号。而罗敷本是小家碧玉,李世济先生程派的声音发挥的淋漓尽致,可算的上是上佳之作,进来这出折子戏没什么人演了,可这样诙谐幽默热闹的戏码,却是绝不多见的。

秋胡:秋胡打马奔家乡,行人路上马蹄忙,坐立在雕鞍用目望,见一位大嫂手攀桑,前影儿好像罗敷女,后影儿好像我妻房,本当下马将妻唤。不可哇,错认了民妻最非常。

马连良先生的唱腔身段,潇洒飘逸,又是天生的大舌头。按说大舌头本不应该唱戏的,但是这在马先生身上又成了一种风格。尤其是像这样不是十分正经的人物身上,便更加淋漓尽致。其实这一段我首次听到并不是在京剧中,如果常听相声,应该知道有一段叫做《山东二黄》,这个节目里主要调侃的就是这一段。如同《武家坡》的王宝钏和薛平贵的一出,秋胡先装作是自己的八拜之交的弟兄,然后再同自己的妻子调笑。哪知道罗敷不如王宝钏想得开,在得知了被自己丈夫调戏之后,跑到后屋就要上吊自尽,最后没办法还是秋胡跪下来向妻子赔罪才化解了这样一段事故。

除了上边的一段,还有一段西皮流水是秋胡应罗敷的要求以确认他确实和她丈夫认识的唱段:

秋胡:站立在桑园把话讲,尊一声大嫂听端详。家住鲁国古田上,姓秋名胡字高强。她父名叫秋祖旺,二十年前早已亡。他母柯氏六旬上,白发孀居在高堂。娶妻名叫罗敷女,独自一人她守空房。这是那秋兄对我讲,并无有虚言哄娘行。 罗敷:听他言来无虚谎,果然是儿夫结义行。客官休怪奴鲁莽,有书拿来看端详。

自从这一段之后,我才知道所谓的娘行和义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行”读作hang。词的意思,是大嫂和兄弟的意思。

二十年了,见面不是先寒暄,而是先试自己妻子的春心。若是换了我,虽说也是怀疑,但是却未必要做到这样的地步。这一段对话是颇为有趣的,看戏的人知道这两人是真夫妻,而罗敷女却在台上被蒙在鼓里,秋胡的眼神流转,烘托出一种极是戏谑的情境。

秋胡:听听遗言来心暗想,果然是我妻在田桑。哎呀,且住,想我离家日久,不知她是怎样的度日。有了,看四下无人,我不免用言语试探试探,有何不可。就是这个主意啊。

罗敷:啊,客官。既然带来书信,本当请到寒舍奉茶,怎奈房屋窄小,难以款待,暂将书信留下,日后丈夫归来,自当登门叩谢。 秋胡:这谢么,倒是一桩小事,卑人有话要对大嫂言讲。 罗敷:客官有话请讲。 秋胡:大嫂呦。 罗敷:站远些。 秋胡:那秋胡他把良心丧。 罗敷:住了,他丧良心,与你有什么相干哪。 秋胡:大嫂呦。他在那楚国配了鸾凰。 罗敷:你就该劝他回来。 秋胡:我劝他归家他不往。 罗敷:就死在外边。 秋胡:那还了得啊。撇下了大嫂守空房。你好比皓月空明亮,你好比黄金在土内埋藏,你好比那鲜花无人赏,卑人好比那采花郎。桑园之内无人往,学一个织女配牛郎。 罗敷:咄!客官把话错来讲,胡言乱语发癫狂。自从丈夫分别往,谨守闺门我奉高堂。 秋胡:大嫂把话错来讲,卑人言来听端详。男儿无妻家无主,女子无夫口无粮。桑园之内无人往,做一个巫山仙女咱们会襄王。 罗敷:狂徒说话不思量,你调戏民妇罪难当。既与丈夫同来往,你不该昧心起不良。有书快把书信放,无书早早离田桑。在若是胡言乱语讲,管教你,披枷带锁无下场。 秋胡:并无半点春心荡,果然是贞洁女娘行。哎呀且住,我调戏她半日,并无一点春心。哎呀,这这这。有了,我不免取出马蹄金一锭,再试试她的贞洁如何呀。大嫂,卑人这里有马蹄金一锭,你看四顾无人,我与大嫂求片刻之欢,这个金子送与你了。 罗敷:咄! 秋胡:啊,怎样。 罗敷:任你使尽风流样,我本是贞洁女娘行。低下头来心暗想。 秋胡:送与你了。 罗敷:你看,那旁有人来了。(秋胡:在哪里,无有啊)(罗敷抄起一把尘土向秋胡眼上撒去)咄!(秋胡:哎呦)将身跳出这是非墙。 秋胡:哈哈哈,黄金不要抽身往,果然是贞洁世无双。

如果对比《武家坡》中薛平贵和王宝钏的对唱,就会发现极其的相似。不过地位不同的是,王宝钏毕竟是大家闺秀,所以不卑不亢,虽然恼羞成怒,但是还可以和他对峙。而这里的罗敷,则一味的躲闪和阐述自己的贞洁,比起王宝钏来,她还真的是害怕了。后来向秋胡眼上撒土的动作,是绝对能在《武家坡》找到一模一样的动作和情景的,原来这招防狼,是自从那时就传下来了。这里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秋胡把调戏最后竟当成了一种竞赛,非要千方百计的勾引出他妻子的春心来。在戏文中有:“哎呀且住,我调戏她半日,并无一点春心。哎呀,这这这。”我奇怪的是为什么非要有一点春心呢,而且越闹越大,岂不是难以收场。

无论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还是罗敷女二十年如一日谨奉高堂,都是值得提倡的么?自然,略想一想,最容易想到的还是她们对丈夫的忠贞。而她们的丈夫,也无一例外算是英雄一类的人物。然而真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夫妻对面,真的能做到毫不怀疑么?这两段戏文便算是一个一明证,丈夫们觉得自己在外打拼多年,作为妻子是有义务对自己忠贞不二的。不过这话要分两头说,若说是秋胡,他离家二十年,高居光禄大夫之职,还能坐怀不乱,算是个好人物。而薛平贵却被铁扇公主在西凉国缠住了十五年,也可以说是薛平贵不忠在先,他还怎么有权力去拷问自己的妻子呢?也许在男权社会男人们并没有这种双重的意识吧。也许是他们还拿着自己的女人当作是自己的财物一样,像那三两三的银子,像那一锭马蹄金,像他们堂中的一个花瓶一样。

淮河营

京剧中的汉代戏不少,而汉代有点戏剧色彩的无过于汉初的时候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韩信被杀,吕后专权,十老安刘,等等等等。我读史记时,若不是读战国时的故事,便是读汉初的这些故事,司马迁的文笔流转,构筑了一个又一个紧张刺激的权力争斗。司马迁用的词汇固然是文雅的,但是配上当时人物的身份和语境,翻译下来,则整个故事变的颇为有趣。

《淮河营》,又称《十老安刘》。讲的是汉初吕后专权的故事。这段戏最为传唱的一段便是一段并不长的西皮流水。其文如下;

蒯彻: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在长安是你夸大话,为什么事到如今耍奸滑。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这鬼门关上爬。。。。。。生死二字且由他。

如同这戏文里所唱的,此时的人物是有蒯彻,李左车和栾布。这三位在这里的身份都是高祖刘邦所留下的顾命之臣。当时诸吕封王侯,于是有十位先帝的老臣站出来抗衡吕后,这是汉初的一段有名的故事。其余的七人不说,单这三人便是极为赫赫有名的。当初韩信奉了刘邦的命令兵进齐国,而后一步刘邦却又派出了郦食其游说齐国投降。郦食其游说成功,齐王同意投降,这时韩信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本来很老实得准备退兵。这时是蒯彻站出来对韩信说将军您当年花了半年多攻克了赵国五十余城。今天郦食其半天的功夫就攻克了齐国七十余城。难道您的百万雄兵还不如谋士的一根舌头么?于是韩信听从了蒯彻的建议,继续兵进齐国。并在杀掉齐王之后,趁刘邦在彭城被围时自立为齐王。李左车,说起来和赵国有莫大的关系,他是赵国名将,如今七贤祠所供奉的贤人之一的李牧之孙。李左车如其祖李牧一样,骁勇善战,在秦末六国并起之时为赵国立下了莫大的功劳,被封为广武君。而栾布,在史记中则是以“义”称。他曾是梁王彭越的布衣之交,在彭越被刘邦以谋反的名义杀死,将头颅挂在城门上并下令“有敢收视者,辄捕之”的状况下,他仍前往祭奠。

对于我来说,喜欢这一段的唱腔明显多于其故事性。因为以朱虚侯刘章为首的十位先朝遗老和吕后集团对抗的事情我早已在《史记》中读过。这一段的前后大量的使用了西皮流水和西皮摇板。而在京剧中,最为使人舒畅的就是这一点一点积蓄喷薄情绪的西皮流水板。而这马派的经典剧目在马连良先生的演绎下也十分的有特色。先前就说过,马连良先生是天生的大舌头,而在演绎这些年龄比较大的人物角色的时候,或苍凉,或有趣,若是不了解这一段是蒯彻去向淮南厉王求兵,是顶着生死关头,马连良先生的这一段唱腔甚至能听出一份戏谑的味道。

红娘·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

《西厢记》,这主角虽是张君瑞和崔莺莺,但出彩的却是这红娘。张生和崔莺莺小姐有时会在所谓唯美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而且多半还捎带这红娘。而红娘却是普罗大众家喻户晓的任务。她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而这红娘的角色并不是因为她敢怒斥老妇人,敢偷偷的帮助崔莺莺和张生的因缘。而是因为她的存在,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如此鲜明的撕裂了上下的关系,礼教的禁锢,这是决定性的。

旦角的这一段表演是十分的活泼娇嫩的,最初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代表选段之一。荀慧生先生的功力确实无可伦比,但是我所看到的只是配像的表演,从唱上来说,确实是活泼,娇滴滴的。但是配像的身段却并不十分满意,于是在YouTube上又找到了一个荀慧生先生弟子,著名的男旦宋长荣先生的段落,煞是完美。不过我在这里仍然要说,虽然男旦的前辈唱念做打都是十分优秀,然而这脸上的扮相和个头,尤其是荀派,却不大像一个小丫鬟。

红娘:你怎么起不来了呢。 张生:摔坏了啊。 红娘:当真摔坏了。(张生:哎哎。。)摔坏了,你瞧张先生这碓倒霉的,那么好的机会来了,他又摔坏了。 张生:什么机会来了? 红娘:你怎么起来了。 张生:机会来了我就起来了。 红娘:哦,机会来你就起来了。我可跟你说啊, 刚才跳墙的时候,噗通的一声,我们老太太就问你是什吗东西。 张生:哎,怎样的讲话。 红娘:我一急,就说你是条狗。 张生:岂有此理。 红娘:老太太一害怕就回去睡觉去了,现在就剩小姐一人。 张生:哦!小姐一人。 红娘:她要下棋玩耍,要我拿棋盘。 张生:小姐一人在此,妙得紧啊。 红娘:张先生,你看我拿着棋盘遮着你的身子,一同进去好不好? 张生:好啊,好啊。 红娘:如此张先生!(张生:有)你要老老实实听我的号令!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跟随者小红娘你就能见着她,可算得是一段风流佳话,听号令切莫要惊动了她!

宋长荣先生被誉为三老荀旦之一,无论是口上还是身上,都是十分的干净利落。都知道这荀派最长处便是如红娘般的小丫鬟。则短最后红娘说到“惊动了她!”这个“她”字的时候,水袖恰恰击中了张生头上的冠帽,别样的显得俏皮。而张生也应声跌倒,如此便完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动作。最后的这一段唱词,是红娘和张生配合的演出,动作非常的大和繁复,大开大合的动作很多。宋长荣先生的这一段,动作多而不乱,繁而不花。非常的干净利落,而举手投足之间真的像一个小姑娘一样。

有必要在这里交代一下剧情,本来红娘就是同情张生和崔莺莺的这一段姻缘,尤其是张生在一封书笺退了围寺庙的贼兵之后,就更加的想帮他们牵红绳,然而这时的崔莺莺,虽然有了“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邀约,却仍然以为红娘是老夫人派来监视她的人。而红娘将其引到室内在崔莺莺焚香祷告的时候让其见面,崔莺莺因为怕红娘告密,只好装的正派。也有了下边这段红娘当着崔莺莺将计就计教训张生的片段。

红娘:哎呀,小姐呀!这兄妹本是夫人话,休怪那张生一念差。说什么待月西厢下,你乱猜诗迷学偷花。果然是胆量比天大,夤夜深入闺阁家。若到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着枷。顾姑念你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你就饶恕了他。

红娘本来将张生引与小姐的时候是笑脸的,然而崔莺莺突然翻脸却是让红娘始料不及的。然而虽然在上边这一段是教训张生的,但是从第一句话来看,就提示了崔莺莺本来老夫人的这一段话并不是作数的。而话里话外,也是为张生开脱。然而那时的除红娘外的两人都是没了主意,也体会不到红娘这说话的深意,于是只好作罢。红娘在轰张生出去的时候也说“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这句话并不只是说他拿不出一点勇气来说话,也是说其体会不出她话中的深意,导致了这次的失败。况且张生在跟小姐见面之后的台词,都是让小姐来承认是她让他来的,虽然观众知道这也是太蠢的一种对质的方式,但张生见崔莺莺咬定没有这件事,心乱如麻,况且读圣贤书的他,有胆量进,却没胆量说,竟是让这场本来浪漫的一次聚会变成了闹剧。

梁祝·十八相送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最欣赏的一对情侣。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把深厚的友谊变成了相濡以沫的爱情,他们的结局是那样的悲凉,然而最后的化蝶却让整个悲凉的氛围霎时间被这样的真情所掩盖。而在整个剧中,我们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十分的了解,只知道他们引为知己于是草桥结拜,同在杭城读书三年。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然而之后的十八相送、回十八、楼台会、祭山伯、双双化蝶。让我们知道这三年来必定发生了什么,才能让这样一段友谊变成了可以生死的爱情。

十八相送的这一折,我听了几十遍,每一次都是听的时候觉得有趣,然而关掉视频的时候却觉得惆怅。若是梁山伯真的在祝英台的提示下猜出了她是女生呢?我是不敢想的,也许就不会祝英台就不会许配给那个无论是这场戏还是祝英台都没见过的马文才,也不会有之后的那段每每令我不敢看下去的凄伤。

十八相送可长可短,在整部戏中的当然是最长的,不过我不是很想选这一段,而是要选择在中央台是上陈飞和吴凤花曾合作过的一段名段欣赏。这一段中,俏皮的加了几个让我觉得很讨喜的动作和小零碎,让整个的段落丰富起来了。

(伴唱)同窗三载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 祝英台:梁兄,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想你梁兄报喜来。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祝英台: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的樵夫把柴担。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艰难。 祝英台:梁兄啊,他为何人把柴担,你为那个送下山。 梁山伯:他为妻儿把柴担,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心: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九: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喏,哥哥。 梁山伯:不见二鹅来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祝英台:你不见雌鹅她对你微微笑,他笑你梁兄真是呆头鹅。 梁山伯:哎,既然我是呆头鹅,从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祝英台:梁兄,小弟讲错了。 梁山伯:嗯,下次不可。 祝英台:嗯,下次不可。 (伴唱)前面一条独木桥。 梁山伯:贤弟请。祝英台:梁兄请。 祝英台:梁兄,我心又慌,胆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过桥去。 祝英台:你我好一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梁山伯:你呀~ 祝英台: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梁兄,来。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喏~ 梁山伯:啊~愚兄明明是男子汉,你为何将我比女人。走吧。离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观音堂。 祝英台:梁兄,可否到堂前一拜呀。观音大士媒来做,我与你梁兄来拜堂。 梁山伯: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 四九:离了古庙往前走。银心:但见过来一头牛。四九:牧童骑在牛背上。银心:唱起山歌解忧愁。 祝英台: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可叹你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非是愚兄动了火,谁叫你比来比去比着我。 祝英台:请梁兄你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 梁山伯:好了,快走吧。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这一段说实话把十八相送砍了不少,至少就没有祝英台擅自许下终身的这一段。不过祝英台的情绪的递进还是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的。从刚开始的隐晦,到最后直接要和梁山伯拜堂。在这一段之前,即祝英台下山之前,是托了师母做媒,也留下了信物的。而在上边这一段结束之后,梁山伯送祝英台到了三年前的长亭。在那边,祝英台亲口许下九妹。这也是祝英台能够做的最后的努力。事实上,在这一段十八里相送中,祝英台曾说“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攀也不难。”,梁山伯却说“你家牡丹虽然好,怎奈是千里迢迢怎来攀。”这两句就注定了他们两人生前就是有缘无分的。只好化蝶而飞。

陈飞所饰的祝英台,身段做的是极好的。吴凤花虽然总是扮演小生,却在眉宇间不见梁山伯的老实,却见了一些灵气。幸好的是,她低沉的声音为整个的剧增添到了一些色彩。祝英台在这个选段中表现的煞是活泼,尤其是陈飞加上了“喏~哥哥”这句台词之后,让整个的这一段都增添了祝英台的这种青春气息。

钗头凤·断肠人

《钗头凤》,是越剧《陆游与唐婉》的别名。这个别名却比本名还要好。我一直到去年,也只是知道陆游和唐婉之间有爱情却没有在一起,但是其中却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约在半个月前,我在YouTube上偶然看到了方亚芬所演绎的这一段片段,才去搜索了故事来看。我知道陆游和唐婉的那两片《钗头凤》是痛心之作,当时便惊讶的觉得这两人的才华竟如此的高超。陆游的诗词,我是读过的,虽然有些痛苦在里边,但是这两片钗头凤仍是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字里行间皆是愁。就连那景,那情,都变得愁了起来。

这一段断肠人,是我觉得词极其绝妙的一段,原来李清照曾经使用叠字表达自己的愁闷,而这六分钟中,用了不计其数的叠字来表达唐婉的忧愁。这一段是唐婉在后花园中独自自伤自叹的情节。整段中并没有提到陆游,也没有提到拆散陆游和唐婉婚事的陆游的母亲。她是真的不恨么?她是真的不怨么?可是该恨谁,该怨谁她也不知道。该恨该怨陆母么?虽说是在古代,陆游这样的顺从的自己的母亲,难道不应该给他一个窝囊废的称号?陆游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没办法保护,只好任由唐婉自怜自叹。留下了两片那绝唱的钗头凤。

唐婉:月朦朦朦月色昏黄,云烟烟烟云照奴房。冷清清奴奴亭中坐,寒凄凄雨打碧纱窗。呼啸啸千根琅玕竹,草青青几支秋海棠。乌咽咽奴是多愁女,阴惨惨阴雨痛心肠。薄悠悠一件罗纱衫,寒凛凛不能暖胸膛。眉戚戚抬头天空望,眼忪忪满眼是悲伤。气闷闷有话无处说,孤零零身靠栏杆上。静悄悄一座后花园,一阵阵细雨最难挡。可怜奴气喘喘心荡荡,嗽声声泪汪汪,血斑斑泪滴奴衣裳。生离离离别家乡后,孤单单单身在他方。路迢迢远程千万里,渺茫茫不见年高堂。虚缥缥逼我走上黄泉路,倒不如让我早点见阎王。只听得风冽冽冽风风凄凄,雨霏霏霏雨雨蒙蒙。滴沥沥铜壶漏不尽,当琅琅铁马响叮当。咚隆隆风吹帘钩动,淅沥沥雨点打寒窗。叮当当何处钟声响,扑隆隆更声在楼上。多愁女犯料多愁病,断肠人越想越断肠。

从“薄悠悠一件罗纱衫,寒凛凛不能暖胸膛。”到“气闷闷有话无处说,孤零零身靠栏杆上”。从“可怜奴气喘喘心荡荡,嗽声声泪汪汪,血斑斑泪滴奴衣裳”到“路迢迢远程千万里,渺茫茫不见年高堂”。唐婉最终痛苦的呼号出了“倒不如让我早点见阎王”。而这也是唐婉最大的挣扎了,她的性子太温柔,太柔弱了。她不似林黛玉,可以直面的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他只好顾影自怜,看天天是灰的,看地地是惨白的,看云云是暗的,看雨雨是愁的。她从来没有想过到底是谁让她成了这个样子,只好自己给自己下了“多愁女犯了多愁病,断肠人越想越断肠”的结论。

唐婉这样一位可以在才华上不逊于李清照的女子,竟因为她的温柔和纤弱,自动的束手就擒。我并不想说我不欣赏这样的女子,也不想说她缺少反叛精神。然而她的愁,她这样一位女子的香消玉殒。不仅我们不明白原因,甚至于她自己都不知道原因。这,比于梁山伯和祝英台还要悲剧。陆游这位一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诗人,也只好给自己年轻时的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注下一个“错错错”。

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上海越剧团有一个专门的剧团,是红楼剧团。《红楼梦》,虽然并不是十分传统的戏码,因为它的创作是徐玉兰王文娟老师是直接参与的,那已经是建国之后的事情了。但是如今看越剧,《红楼梦》,《梁祝》,《西厢记》,《追鱼》这几部大戏最好最红的还是《红楼梦》。而《红楼梦》也是铸就了非常多经典片段的这样一出戏。而最有名的莫过于这“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了。我之前听的是快板的,觉得没有什么。让我真正震撼的是在08年的春节晚会上的萧雅先生和华怡青先生所表演的一段。现在看一些比较不清晰的版本之后,华怡青先生的面容显得老气了一些。不过看到高清版本的时候,我仍是对两位先生的面容感到惊讶。华怡青比我的母亲还大,但是扮起林黛玉来竟然还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娇嫩。我当时就在想,这越剧不愧是文人看的戏,雅就不说了,这才子佳人,柔情蜜意的表现竟是如此的出色。京剧里倒是也不乏才子佳人的戏,但是出彩的往往是丫鬟。而纯粹歌颂爱情题材的京剧,又是少之又少。而温软唱腔的越剧便扛起了这样的责任。

贾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林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恰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贾宝玉:娴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 林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贾宝玉: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恰似旧时友。

这一段在《红楼梦》中是有原文来参照的。选段中的每一句,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根源。08年春晚的那一版是新唱,并不是最初在戏剧中的版本。萧雅先生的唱法有一种十分独特的地方,就是在句尾的时候会有一种似有似无虚幻的腔调。华怡青先生在句中非常的清脆,不拖沓,而在句尾的时候又会加上一些绵远流长的方法。于是这十句话便变得十分的好听,所谓绕梁三日不绝,就是这个意思。越剧的眼神流转如同越剧自己的唱腔一样,是极温柔和有灵性的。说其温柔是越剧中少有那种十分锐利的眼神,如京剧《杨门女将》穆桂英怒斥太师的场面。即便是一些矛盾对立的戏,也似乎刻意的柔化了,让苦的更加觉得悲伤,而绝少的针锋相对。说其灵性,则在于越剧演员眼中常常有一种十分清澈的东西。我所以为的是,这种东西是装不出来的,因为有过风尘经验的人再去装少女,则怎么也不会装得像。这里说灵性不大妥帖,但这种孩童般清澈的眼神正是人的灵气最盛的时候。

转回头来说这一段,宝玉和黛玉的第一面,应当是惊讶,戏文里说的明白:“眼前分明是外来客”。不过萧雅和华怡青先生或许是因为春晚的原因,都没有那种惊讶的申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儿童之间见到了熟络的玩伴的表情。这其实无大碍,因为林黛玉进贾府时也不过十几岁,《劝黛》中林黛玉说“从小就耳鬓斯磨成一双”。于是加之在这里也算得上是妥当了。这是句话中,林黛玉夸的最奇,说贾宝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恰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难道林黛玉真的能识别出这样深的层面么?因为这一句话若是追溯起来,还是《红楼梦》中批宝玉的那两片西江月。宝玉的夸奖就直白了些,宝玉不会直直的感觉到什么,而是觉得黛玉像什么,通观这十句话里,宝玉除了第一句之外,都在将黛玉比作他所看到的事物。而黛玉则直通通的说出了自己看待宝玉的样子。

同梁山伯和祝英台交谈之后发现情投意合不同。宝玉和黛玉是一见如故,是只需要一眼的功夫就能窥看的到对方的身心。也难怪,在那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多蒙灌溉。只是这样的因缘,却再难找了。猛然之间想到一个笑话,一人说:“你们俩,就像牛郎和织女,就像许仙和白娘子,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就像梁山伯和祝英台。”那人说:“是,可是你说的这些,没有一对成的。”难道,这就是中国式爱情的结局?

红楼梦·劝黛

《劝黛》这一选段是林黛玉应答紫鹃劝说的话。本来首演的红楼梦就是王文娟先生的林黛玉,于是这红楼梦的各种林黛玉的唱段便是王派经典的例子了。我觉得最好的版本是王文娟先生的亲传弟子单仰萍先生和后来新晋的王派名旦李旭丹先生所在一个节目上合演的这一出《劝黛》。

林黛玉:好紫鹃。句句话儿含意长,她窥见我心事一桩桩。想黛玉,寄人篱下少靠傍,还不知叶落归根在哪厢。老太太虽然怜惜我,总不是可恃宠撒娇像自己的娘。舅父母是宾客相待隔层肉,凤姐姐是里面尖来外面光,园中姐妹虽相好,总是那各母所生各心肠。知心人,只有宝哥哥,从小就耳鬓斯磨成一双。几年来,心贴心儿把日月度,情深似海难测量。因此我,愿为春蚕自作茧,我为他,日吐情思夜织网。心中事,牵肠挂肚推不开,好姻缘又似近身又渺茫。若说今生没奇缘,为什么合一付心肝合一副肠。若说今生有奇缘,为什么隔一座高山隔一堵墙。不由人,痴痴想,我只有心坎里深把哑谜藏。

认识单仰萍先生,并不是其主演的《红楼梦》,而是春晚上的《追鱼》选段。下边的这段《追鱼》片段选的就是单仰萍先生的。是实话实说,虽然老一辈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成就颇高,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再听起来,唱腔就显得有些老派了。我仍然应该说句实在话的是,我并不知道这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现在的头牌们,就算比不上原来的诸如徐玉兰先生,王文娟先生,在做工上还是很是扎实的。于是我至少得出了一个结论:就算没有十分的进步,至少也没有退步。不知道是我的选择性的听还是真的是这样,如今的唱腔多如流水一样,清澈,顺畅。相反,比较早时代的段子在音调上的变化非常多,而这种流转的功力却并不是很明显。这在YouTube上单仰萍先生和王文娟先生的同一段《追鱼》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如今搬演的《劝黛》,传唱的是这一段,而演出的又是另外一段,那一段《劝黛》,是《焚稿》中的一段。我去《红楼梦》的原本中寻觅仙踪,也未找到这一段。有同学跟我说,莫非是《葬花吟》所改。其中的几句除了黛玉的自思自叹,开头的还真的像是《葬花吟》。不过此剧中已有《葬花》一段,况且这才是27回的故事,而林黛玉的这段唱更像是后来吃了薛宝钗的醋之后的一段改编。这一段林潇湘算是对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主角们的评判,最终还是落在了“寄人篱下少靠傍”和“知心人,只有宝哥哥”这两句。林潇湘是把贾宝玉当作靠傍的,在这看起来姹紫嫣红,自己也是主子的大观园里,只有紫鹃她真的当作自己的姐妹,只有宝玉,当成了唯一一个心疼的人。我在找这一段的原址的时候,无意中在九十八回,就是林潇湘魂断潇湘馆的时候宝玉在跟宝钗成亲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宝玉终是心酸落泪。欲待寻死,又想着梦中之言,又恐老太太,太太生气,又不能撩开。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自己也解了好些。”这几句中我最为触目惊心的是“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这是个什么道理?如果这样的人,也只好将其作为高鹗先生的续并没有一脉相承宝玉的性格。不过话说回来,如我过了少年和准青年的年纪,再看这样的事情,早已经释然了。

追鱼·张郎你听我从实讲

《追鱼》这一部越剧我没有看过整出的,而是断断续续的看到了一些片段。最初认识的时候,是看单仰萍先生和马兰先生在春晚上合作时带出的这么一段《追鱼》选段。当时单仰萍先生扮的是林黛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林黛玉怎么这么漂亮。其次,像珠玉一样的声音就叮铃铃的洒下来了。在我开始听戏剧到现在,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演员的唱腔中要透出来金玉之声。金主要是要求男演员的,时而如洪钟大吕,时而如斧钺相遇。而玉,则主要是要求女演员的。白居易说“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固然白乐天形容的是琵琶。然而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也能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之声,则真的是一种享受。一种超出音韵的境界。

鲤鱼精:张郎你听我从实讲,我是前年修行在银涛碧浪,只因慕君才华绝世心纯正,又怜我独居水府多凄凉。因此我变作牡丹女,与郎君比翼双飞结鸳鸯。自从得见张郎后,就知道他是有情有义郎。我与他潭畔手牵手,我与他并肩笑鸳鸯。原来怕真情说出后,一片恩爱付汪洋。谁知今日出意料,他不因异类别心肠。我鲤鱼真是眼睛亮,草堂灯下选才郎。求娘娘,发善心,救小妖,免灾星。我情愿打入红尘去,与张珍生死同命。宁丢弃千年道行,宁离却蓬莱仙境。我情愿受痛苦拔下鱼鳞,换一个自由自在身。

《追鱼》的故事是很神话的。说的是书生张珍家道中落,被准岳父嫌弃,发落到书馆读书。赢取功名之后才能取其女金牡丹为妻。书馆池塘的鲤鱼本是鲤鱼精,看到张珍如此,有爱慕之意。故化形金牡丹与张珍恋爱。其中一番蹉跎之后,惊动了观音菩萨。鲤鱼本来有成仙的机会,但因与张珍情深义厚,自愿拔下鱼鳞,身入凡间和张珍匹配良缘。

上边这一段实际上在戏中并不是一段,而只是都在一场而已,是因为其曲牌一样才拼凑而成。说我喜欢这一段,除了词之外,应当是我喜欢单仰萍先生的音质。在“银涛碧浪”,“凄凉”,“鸳鸯”,“我鲤鱼真是眼睛亮,草堂灯下选才郎”这几句中,碧玉相击的声音真的是再明显也不过了。而整个这一段中单仰萍先生无论是从身段,还是从声音的流转,都是让人抚掌嗟讶不已。

唱词中的第一句,鲤鱼就交代了其实那时只是一时的倾心,而且受不了修仙之苦,于是以此找到一个依靠。然而真的接触到之后,鲤鱼也明白了他是“有情有义郎”,进一步的加深了对张珍的印象。虽然如此,直到闹得引来天兵天将这样的状况也是因为鲤鱼对自己的爱情并没有什么信心。因为他是人,她是妖,本来就是两重天,她想维系下去这样的关系,只好让自己继续当作金牡丹的角色,也让自己越来越进入麻烦当中。真正让鲤鱼真的放弃天堂,放弃做神仙的还是张珍的“不因异类别心肠”。她才真的放心下来,宁愿丢弃千年的道行,拔下鱼鳞,换来一个肉身,终身相托。说来说去,这好像是一个富二代女生追穷书生的故事。好像又是冲破了什么封建礼教的典范。不过仔细看看,张珍只是家道中落,曾经也是富二代的他不过是成了穷小子,说来还是门当户对。我如今在跟女性朋友谈到婚嫁的时候,便会装大人的说,还是找个门当户对的好。而说到后来,虽然我并没有任何经验,却真的深深的相信了这样的事情。于是再看到男女差距悬殊的爱情故事,也就一笑而过。